2022年初,國務院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出了自主技術、信息基礎設施、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數據安全與治理等核心內容,確立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在GDP占比由2020年7.8%上升到2025年10%等發展目標。而從泛數字經濟來看,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將超過30%,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龐大的數字經濟產業,幾乎成為每個地方都需關注的重點產業。東灘智庫做過不少數字經濟相關的產業項目,長期跟蹤數字經濟的發展趨勢和熱點領域,本文從細分賽道角度做個總結,歡迎各位朋友探討交流。
一、理解數字經濟的三個視角
在往期的微信文章中,筆者曾談到構成數字經濟的三個維度——產業技術、產品市場、應用場景,并由此談到了數字經濟催生的產業變革,包括產業結構、組織方式、生產要素、驅動力、發展路徑等方方面面。這里,首先談下理解數字經濟的三個視角——未來視角、增長視角、信創視角,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數字經濟不同細分賽道的發展價值。
1、未來視角
數字化技術孕育著新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是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數字經濟涉及從實到虛、從虛到實、從虛到虛的數字化,在生產領域將加速農業、工業、服務業的智能化發展,在生活領域將展現更豐富、更具沉浸感和互動性更強的感官。被譽為第三代互聯網的元宇宙,將整合社交、游戲、娛樂、文旅、工作等諸多數字場景,最終搭建一個有完整運行的經濟、跨越實體和數字的世界,讓人們隨心所愿沉浸在各種奇思妙想的場景中。
2、增長視角
數字經濟浪潮的持續涌來,已成為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也成為我國壯大新經濟、打造新動能的重要引擎。我國經濟正處于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重要時期,數字經濟不僅能重塑產業邏輯與經濟形態,更將進一步釋放技術創新活力、開辟新經濟增長點、助力經濟增長動能切換。數字經濟涉及諸多產業門類,小到一個產業園區,大到一個城市經濟體,都可以借助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激發產業融合創新,構建產業生態群落,為地方裝上新的增長引擎。
3、信創視角
信創產業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旨在用我國自主研發的基礎軟硬件產品實現對國外引進產品的替代。信創產業鏈分為硬件設施(芯片、PC/服務器、存儲等)、基礎軟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應用軟件(ERP、辦公軟件、政務軟件等)、網絡安全(邊界安全、終端安全等)以及主要外部設備。隨著黨政領域的成功示范,信創產業加速向金融、電信、能源、電力、醫療、教育、交通、公共事業等重點行業推進?!笆奈濉逼陂g,國產替代是確定性最強的邏輯,相關新賽道新機遇將不斷涌現。
二、發掘數字經濟的9個細分賽道
從《“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內容看,目前數字經濟主要包括四大部分:一是數字產業化,包括泛信息通信產業等;二是產業數字化,包括傳統產業、先進制造業和三產服務業的數字化轉型;三是數字化治理,包括數字化公共服務等;四是數據價值化,包括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等。結合產業價值、產業屬性、投資熱點和產業組織的不同,我們重點關注數字經濟的8個細分賽道。
1、半導體等技術
半導體、新型顯示、電子元件、電子材料等是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尤其是半導體技術,決定著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高度。我國是半導體市場需求大國,但在供給上嚴重依賴進口,2021年中國半導體進口超過2.79萬億元人民幣。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形成了一批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重點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背景下,半導體企業正迎來新一波國產替代浪潮。
從產業分類看,半導體可分為集成電路、光電器件、分立器件和傳感器。以新能源汽車、5G通信、物聯網等為代表的終端技術迭代需求,推動半導體產業進一步上升。存儲芯片、功率芯片國產替代空間大,功率分立器件進入快速增長期,中低端MOSFET競爭激烈,在中高端MOSFET及IGBT器件中90%仍依賴進口,國產替代空間廣闊。通信及專用芯片產品品類多,單一產品規模不大,是創業投資的熱點領域。
從產業鏈看,半導體產業包括設計、制造、封測環節,也包括半導體材料、設備、基礎軟件等,補齊上游高端芯片、高端材料、制造設備和基礎軟件等的短板,是數字產業化的核心內容。半導體設計環節面向不同應用領域,參與的企業數量眾多,下游汽車電動化、新能源、AIOT應用和新消費電子帶來增量需求。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前道設備迎來發展機遇,以SiC、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下游需求持續向好。
2、空天信息網絡
數字經濟的核心底層是數據傳輸,空天信息網絡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硬件底座。當前,以5G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仍是空天信息網絡建設的重點,一方面增強固移融合、寬窄結合的網絡接入能力,實施千兆網規劃建設,推進新一代超大容量、超長距離、智能調度的光傳輸網建設,以及光纖網絡下沉鄉鎮的全面覆蓋;另一方面繼續推進5G基站網絡布局,以及面向不同場景的專用基站、小微基站建設,如應用于工業互聯網的5G基站。
在基站系統、網絡架構和智能終端中,龍頭廠商占據最多市場份額,創業企業進入門檻較高。5G應用持續落地將成為下一輪通信行業的投資主線,5G+系統集成應用服務尚未激活長尾市場,未來存在大量細分垂直行業的機會。5G+物聯網、5G+人工智能等在工業制造、農業生產、商業消費、公共服務、應急管理等領域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
未來,空間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仍將持續,空天海地一體化的全球連接網絡,以地域5G、6G網絡為基礎,還要集成空域無人機/高空飛艇平臺通信系統、天域衛星通信網絡、海域深海遠洋網絡等。當前全球掀起低軌衛星通信網絡建設浪潮,以SpaceX的星鏈衛星通信系統為代表,我國低軌通信衛星網絡項目形成軍工集團、民營企業積極參與的格局。衛星通信產業鏈分為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地面基站、用戶終端設備、衛星運營及服務等,將帶來巨大的產業機會。
3、數據中心網絡
數據中心建設是我國新基建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數據中心產業保持高速增長,但與美國相比,我國IDC行業發展仍處于早期,行業供需缺口大,總體增長潛力巨大。2022年,我國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布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建設10大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推進云網協同發展,提升數據中心跨網絡、跨地域數據交互能力,加強面向特定場景的邊緣計算能力。
隨著5G逐步實現商用,未來智能網聯、AR/VR等應用的落地,數字內容將更加多元化,數據量將迎來進一輪的增長,超大型數據中心、邊緣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將主導未來數據中心產業發展。智能計算中心融合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開發平臺于一體,面向政務服務、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動駕駛、語言智能等新興領域,提供體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務。
我國數據中心的主要參與者有基礎電信運營商、第三方IDC服務商和云服務商,基礎電信運營商占有近2/3的市場份額;第三方IDC服務商逐漸興起,并成為我國IDC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云服務商采取自建IDC模式或與第三方IDC服務商合作。云計算技術推動下的IaaS、PaaS、SaaS等服務模式逐步成熟,推動云服務市場不斷擴大。
4、新型智能硬件
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到消費電子領域,為傳統家電電子領域注入新的活力,產生了眾多新型智能硬件的產業機會,有的方興未艾,有的已成為投資風口。新型智能硬件是硬科技創業的重要領域,涉及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健康養老等眾多應用領域,創新高度活躍,正在形成由集成平臺、智能技術、產品制造、零配件四個圈層構成的產業生態體系。
智能家居是近年來消費升級的主要領域,包括智能音箱、智能投影、智能小家電、智能電暖設備、智能廚房、智能衛浴、智能門窗、智能空氣凈化、智能康復器械、智能養老設備等,催生了一個個消費熱點。VR、AR、MR、3D全息投影、智能穿戴設備等技術,帶來數字媒體、VR游戲、智能體育等新興智能硬件的發展,也是元宇宙可能率先落地的領域。
智能汽車被譽為下一代智能終端,因為電動化、網聯化和智能化,催生了很多增量零部件的發展機會,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空氣懸架、線控制動和轉向、域控制器、高速連接器等控制器件,以及HUD、交互車燈、中控儀表、天幕玻璃、車載聲學等交互設備。
新型智能硬件的發展,有賴于智能化系統運營,平臺型企業往往扮演著鏈主角色,以智慧家居產業為例,主要有五類參與主體:一是蘋果、谷歌、華為等傳統優勢企業,二是以BAT為代表大型互聯網企業,三是以美的、海爾、海信等家電電子企業,四是以京東為代表的電商企業,五是各類新興創業企業。
5、大數據產業
大數據產業包括數據采集、存儲、分析處理、交易、應用、增值服務等多種服務類型,數據資源處理又涉及數據的標注、清洗、脫敏、脫密、聚合等環節。十四五規劃鼓勵市場主體挖掘商業數據價值,推動數據價值產品化、服務化,大力發展專業化、個性化數據服務,促進數據、技術、場景深度融合,滿足各領域數據需求。
大數據產品主要包括大數據基礎類產品、分析類產品、管理類產品等?;A類產品包括大數據軟件、大數據安全等。大數據軟件包括數據采集、存儲、挖掘、交易等功能的平臺和工具,市場參與者以互聯網企業居多,龍頭企業擁有絕對優勢。大數據安全成為剛需,行業細化成為主流,包括政府、電信、金融、軍工、物流、能源、制造、教育、家庭等大數據安全領域,將吸引大量創業公司進入。
分析類產品發展迅速,個性化與實用性趨勢明顯,供應廠商不斷增多。從應用場景看,分為營銷大數據、電信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政府大數據等。以健康醫療大數據為例,數據量每年增速達48%以上,應用于虛擬助理、醫學影像、輔助診療、醫院管理、疾病風險預測、健康管理、藥物挖掘、輔助醫學研究平臺等,都有不少創業投資機會。
大數據標注屬于分析類產品,主要指對非結構化數據進行清洗和標注,包括圖片標注、語音標注、文本標注、視頻標注、道路標注、行人標注、人臉106點、圖像語義分割等,占90%的非結構化數據需要清洗標注,從而帶動數據標注相關企業的發展。在垂直行業數據標注服務領域,對行業專業性的要求更高,大型企業難以廣泛布局,未來是中小企業進入和競爭的重點。
6、數字化公共服務
數字化公共服務主要體現在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是數字經濟的長周期賽道。隨著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建設的深入,智慧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智慧安防、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應急、智慧醫療、智慧環境、智慧教育、智慧能源、智慧環保等領域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智慧城市需求體量巨大,吸引了大量的廠商參與,互聯網巨頭大力展開布局,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公共服務數字化模式。比如在交通領域,構建“交通工具智能+智慧化出行+智慧化交通管理”的場景生態;在政務領域,實現移動化、智能化、一體化的政務服務平臺,推動城市公共衛生、社會安全、應急管理等領域的數字化協同應用;在市政領域,發展智慧教育、數字健康服務、智慧文旅、社會保障服務數字化等,促進優質資源深化應用、共享復用。
建設智慧園區、智慧社區和智慧服務生活圈。在智慧社區建設方面,強化就業、養老、兒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領域供需對接,推動公共服務資源整合,提升專業化、市場化服務水平。鼓勵新建小區同步規劃建設智能系統,打造智能樓宇、智能停車場、智能充電樁、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設施。
7、數字化產業服務
產業數字化的未來發展方向,在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農業、工業、能源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農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為產業轉型升級構建起新的基礎設施。農業互聯網實現農業生產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過程監控和智能化管理,推動農林牧漁業基礎設施和生產裝備智能化改造。
工業互聯網推動生產領域的智能化變革,正在重塑生產采購、質量管控、研發設計、營銷服務等流程,重構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在數字技術推動之下,未來制造業將呈現大規模定制、服務型制造、共享式制造等新趨勢。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活躍,裝備、自動化、工業軟件、信息技術和制造企業從不同領域切入,已形成一批投入運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質量優化、設備維護、供應鏈協同等一系列創新應用,逐步培育起一個工業應用的創新生態。
從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看,將帶動工業機器人、數字化裝備、智能物流、工業軟件等技術升級,催生智能車間、無人工廠、共享制造等新模式。工業大數據應用空間廣闊,包括企業個性化營銷、客戶價值挖掘、客戶流失預警、精準廣告、產品迭代、庫存管理等方面。知識圖譜、產業大腦等技術發展,通過解決行業運營、建設、生產、管理所遇到的問題,促進整個工業智能化發展。
8、數字化消費服務
商業消費領域,新零售模式不斷迭代升級。一是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在電商經濟走過爆發式增長的今天,仍不乏潮品電商、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發展亮點。二是線下數字化消費新場景的發展,通過智慧導覽、智能導流、虛實交互體驗、非接觸式服務等應用,實現零售購物的全面無人化、定制化、智能化,實現消費者購物體驗的全面升級。
生活服務領域,共享經濟模式持續深化。共享經濟在生活服務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寬,在線外賣、交通出行、旅游住宿和知識技能領域共享經濟發展迅速。各種“云生活”服務場景創新發展,深化人工智能、虛擬現實、8K高清視頻等技術的融合,拓展社交、購物、娛樂、展覽等領域的應用,促進生活消費品質升級。
數字內容產業借助多樣化社交、短視頻、知識分享等新型平臺迅猛發展。結合VR、AR、MR、3D全息投影等數字技術的應用,數字創意科技催生了大量數字化文娛業態的發展,如互動視頻、沉浸式視頻、智能體育運動、增強現實博物館、VR/AR主題樂園、VR/AR游戲、虛擬偶像演出等數字化文娛業態。元宇宙概念為數字內容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年輕人群偏好的二次元、國風國潮、游戲電競、潮玩酷物、快文娛、cosplay、新舞音等領域,將是元宇宙率先發展的領域。
三、東灘智庫的數字經濟產業規劃服務
近兩年,各個地方加快制定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從一二線城市到中小城市,從國家級開發區到各類省市級園區,紛紛瞄準數字經濟的宏大機遇,發掘自己的細分產業賽道。東灘智庫在數字經濟產業領域有著廣泛的咨詢經驗,有著20多份產業內參研究積累,可以為客戶提供數字經濟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等專業服務。
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主要服務內容:
· 分析地方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和優劣勢條件,構建數字經濟發展目標、產業體系及發展路徑;
· 明確地方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定位,設計產業發展路徑、客商策略、產業載體和功能平臺;
· 推動產業園區數字化轉型,明確數字化園區發展路徑、策略以及多場景數據集成平臺的構建等。
數字經濟園區規劃的主要服務內容:
· 明確數字經濟園區發展的必要性,從技術資源、企業市場、產業支撐等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
· 進行數字經濟園區的定位策劃,包括戰略定位、產業定位、客商定位、產品定位、服務定位等;
· 明確數字經濟園區的開發實施計劃,制定產業招商和培育策略、功能平臺和運營服務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