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機場從數量和規模上不斷升級,依托機場規劃和發展臨空經濟成為各個機場城市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抓手。據統計,我國境內現有239個機場中,已經規劃臨空經濟區的有87個,中國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已進入深度開發階段——航空都市的規劃建設。
一、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布局
臨空經濟是以機場為核心,整合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在機場周邊形成經濟發展走廊、臨空制造業產業集群以及航空運輸相關的產業集群,進而形成以臨空指向產業為主導、多種產業有機關聯的獨特經濟發展模式。
以機場為核心的臨空經濟區成為全球經濟要素資源重新組合的“戰略節點”,在其周圍不斷聚合航空指向性的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環節,成為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新引擎和增長極”。我國臨空經濟區發展始于上世紀90年代,2004年機場屬地化改革之后,全國各地開始了臨空經濟的規劃浪潮,我國臨空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到2020年初期,我國機場發展及已布局臨空經濟區的情況如下表。
2015年7月,我國發布《關于臨空經濟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臨空經濟區發展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歷史高點。截至2020年7月,我國先后批復鄭州、大興、青島、重慶、上海、廣州、成都、長沙、貴陽、杭州、寧波、西安、南京、首都、長春、南寧16個臨空經濟示范區,以航空樞紐為依托,引導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構建以航空運輸為基礎、航空關聯產業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建設現代產業基地、區域物流中心、科技創新引擎和開放合作平臺,成為推進區域經濟升級、加速區域一體化的新引擎、新動力。
二、臨空經濟區三大發展趨勢
速度造就了卓越的城市,機場對于城市的意義已經不單單是一種交通設施,樞紐型機場區域通過重塑城市交通格局、重塑城市產業價值、重塑城市空間格局,成為區域和城市的“新中心”,成為都市功能的有機組成部分。
1、產業新引擎:臨空經濟區助推城市經濟升級
現代化臨空經濟區圍繞核心機場,大力發展臨空產業,打造航空新城,打破傳統機場片區偏離城市、交通不暢、產業低端等發展困局。以樞紐機場為核心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成為當代臨空經濟區建設的新標配,航空樞紐港融合航空、高速公路、高鐵、城市地鐵、公交等多種交通功能于一體,加速區域交通一體化,使得機場服務客群從傳統的本地客群擴大到更大范圍的腹地客群。依托樞紐機場的“客流、貨流”核心要素資源,推動發展航空制造業、航空運輸業、航空物流業等臨空關聯產業,以及本地核心產業與航空產業耦合產生的臨空制造業、臨空高科技產業和臨空現代服務業,將臨空經濟區發展成為區域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
2、城市新樣板:臨空經濟區重塑城市空間格局
機場發展之初是作為城市重要的基礎設施,主要為城市提供服務功能。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尤其樞紐經濟的興起,機場不再僅僅是城市的交通通道,越來越多的城市借助機場改擴建、新建的契機,圍繞樞紐機場規劃建設宜業宜游宜居的臨空經濟區,除了臨空相關產業外,還不斷集聚居住、休閑、商業、教育、醫療等功能,“航空樞紐港+臨空產業+航空新城”,使得機場片區從傳統的運輸功能區發展為產城融合的城市新空間,甚至影響整個城市的發展走向和功能重塑,空港城市逐步興起。
3、投資新空間:臨空經濟區成為產業地產熱點
近年來,相對城市核心區土地資源的稀缺和高昂的拿地成本,距離城市中心較遠的臨空經濟區成為各大開發商謀求發展的新寵兒。以華夏幸福、宏泰發展等綜合產業地產商,以綠地集團為代表的傳統房地產商,以首地集團為代表的專業地產商,紛紛借助空港新城、臨空商務區、臨空產業園、空港綜合體、航空特色小鎮等模式,搶灘進駐空港地區,搶占發展先機。典型案例如,華夏幸福布局南京空港打造空港會展小鎮,宏泰發展攜手順豐共建鄂州國際航空城,綠地集團打造上海虹橋世界中心和廣州國際空港中心等。
三、臨空經濟區三大發展模式
掃描全球航空城,一個航空城有一個航空城的故事,每個航空城都有著自己特有的發展經驗。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因所處區域、發展條件和城市經濟而異,有以綜合樞紐機場服務為核心驅動的如上海虹橋,有以航空物流為核心驅動的如鄭州航空港,有以航空制造業為核心驅動的如天津空港經濟區,大部分樞紐型空港區域都遵循復合化的發展模式。從未來發展看,臨空經濟區將更容易融入全球高端產業鏈、消費鏈和創新鏈,成為城市迎接新經濟浪潮的標桿區。
1、融入國際高端產業鏈,引領城市產業轉型升級
縱觀全球臨空經濟的發展經驗,根據航空運輸依賴性強弱,臨空產業一般分為航空核心產業、航空關聯產業和航空引致產業。航空關聯產業對快速便捷的客貨流具有較高需求,具有顯著的臨空偏好性和高端產業特性,一般涵蓋臨空高科技產業、臨空現代服務業和高臨空指向的傳統產業。臨空高新技術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命科學產業、智能制造產業、汽車制造產業;臨空現代服務業包括高端商貿休閑業、臨空會展商務、臨空國際貿易、總部經濟、臨空旅游業、臨空國際醫療等;高臨空指向型傳統產業包括臨空型現代農業、高端服裝等。
臨空經濟區通過發揮國際機場匯聚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優勢,深度融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采購銷售、倉儲物流”國際產業鏈,服務周邊地區發展臨空指向性高端產業,可以成為引領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如在研發設計環節,通過發展保稅研發、技術交易和人才交流推進研發設計業的發展;在生產制造環節,通過發展智慧工廠展貿、試制生產、共享制造基地等引領生產制造產業升級發展;在采購銷售環節,通過發展設備/核心零部件采購、工業品電商、保稅展貿等產業帶動采購銷售的升級發展;在倉儲物流環節,通過發展高效口岸通關、保稅倉儲、工業品倉儲、物流配送、供應鏈金融等業態帶動城市倉儲物流的升級發展。
案例鏈接:
全球臨空經濟區的發展典范——史基浦航空城
在19世紀80年代擴建之前,史基浦機場周邊產業類型以第一產業為主,周邊多為農田。隨著史基浦機場擴建,旅客吞吐量持續增長,機場周邊產業的臨空指向性日益增強,出現了多個高端產業園區。產業類型逐步由第一產業向航空物流、航空維修等航空核心產業以及總部經濟、高科技研發等航空引致產業轉變。目前該地區已經聚集了2000多家國際公司,形成了航空物流、航空航天、電子信息、信息與高科技、健康醫療、專業與金融服務、時裝、鮮花等8大產業集群,且這些企業多以高端總部經濟形態為主。史基浦航空城通過構建“空中航線網絡+地面配送網絡”的物流網絡體系,增強綜合航空物流網絡競爭力,成為高端消費品和裝備產品的國際分銷配送中心,如雅馬哈、霍尼韋爾、京瓷、佳能、尼桑等企業在此建設了歐洲分銷中心。
圖:史基浦航空城總體規劃布局圖
2、融入國際高端消費鏈,帶動城市商貿旅游升級
臨空經濟區在布局會展、高端商務、跨國總部上具備先天空港交通優勢,也是臨空功能區中最具開發價值的業態。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消費升級需求不斷高漲,臨空經濟區依托樞紐機場,通過建立高效的通關系統,可以深度融入“跨境電商、倉儲物流、免稅展銷”國際高端商品消費鏈條,鏈接國外高端商品(高端電子產品、生鮮產品、奢侈用品、高級美妝產品等),引進國外商業貿易、醫療健康、文化創意企業,發展高端會展、跨境電商、免稅購物、健康服務、文化展貿、總部經濟等新興業態,立足城市、服務城市群,引領區域商貿旅游消費升級。
案例鏈接:
迪拜航空城——世界空港自貿城的典范
迪拜航空城以貿易引領,融入全球消費鏈,通過破除迪拜自身制造業發展薄弱劣勢,實施大開放戰略,利用投資自由、免稅等政策吸引全球企業進駐航空城,將航空城打造成為中東地區重要的貿易樞紐和歐亞經濟活動中心。聚焦國貿采購與貿易環節,設置不同主題自由貿易園區,打造大開放功能載體,包括珠寶城、媒體城、汽配城、保健城、花卉中心、迪拜硅谷等貿易園區,使得迪拜航空城成為歐亞高端消費品的貨物貿易轉運中心。機場自由貿易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各類公司入駐,包括航空運輸服務業、貨運物流業、IT、電信、醫藥、工程、食品與飲料、珠寶和化妝品等。
圖:迪拜航空城總體規劃布局圖
3、融入高新技術全球創新鏈,帶動城市經濟綠色崛起
國際臨空經濟的實踐經驗證明,臨空經濟區越來越成為高科技研發中心的重要選址片區,而綜合保稅區作為臨空經濟區的重要職能之一,依托在海關監管方面享受的政策優勢,在貨品通關、企業提貨、創新成果轉化應用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吸引高科技企業研發總部向空港集聚。臨空經濟區充分依托核心節點的區位,放大空港樞紐價值,通過深度融入“離岸研發、研發轉化、技術交易”國際高端技術創新鏈,吸引國際技術、人才,服務臨空經濟區,帶動城市經濟綠色崛起。
從具體操作看,離岸研發方面,可以邀請國際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在臨空經濟區設立離岸研發中心,整合國際科技科研資源,通過知識產權與研發體系本地化來實現技術引入,臨空經濟成為離岸研發的核心窗口,提升技術引入的效率;研發轉化方面,成立公共技術中心,滿足機場城市區域內企業的特點技術需求,整合國內外先進科研資源,提供特定技術的研發服務;技術服務方面,成立國際技術交易中心,為國際技術轉移提供市場對接、技術咨詢、評估、認證、知識產權評估等專業服務;科技金融方面,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整合區域內制造企業資源,在臨空經濟區建立產業化基地、產業孵化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基金等配套科創配套服務載體。
案例鏈接:
達拉斯-沃斯堡——從機場城市到航空都市的演變
達拉斯-沃斯堡機場是德克薩斯州地區經濟增長背后的核心力量,也是將達拉斯-沃斯堡都市區變成全美重要經濟體的催化劑。達拉斯-沃斯堡機場作為通往區域、國家和國際的重要門戶,實現了總部辦公、科技研發、技術培訓、醫療旅游、金融咨詢和休閑娛樂等產業的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地經濟的核心區以及全球經濟產業鏈的重要節點。達拉斯-沃斯堡機場臨空產業的布局根據與機場聯系的緊密程度不同分為四個圈層。第一圈層以航空物流業務為主,聚集著大量與航空運輸關聯度高的公司總部。第二圈層以航空產業園為主,輔以總部辦公、技術培訓、酒店業等設施場所,航空產業園主要發展先進制造、研發中心、生命科學等臨空指向型產業。第三圈層及之外圈層布局有多個工業園、商業公園,不僅有高端制造、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等產業集聚,也有旅游休閑、運動娛樂、大型商業布局,吸引著大量旅客及周邊居民前來購物消費。
圖:達拉斯-沃斯堡機場商業開發用地規劃(2012版)
四、臨空經濟區的東灘實踐
近年來,東灘顧問相繼參與了青島膠東國際機場、昆明滇中新區機場、南京溧水機場、貴陽龍洞堡機場、徐州觀音機場等臨空經濟區相關課題,深刻認識到機場和臨空經濟對于未來城市和產業發展的巨大價值。下面主要介紹一下青島膠東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案例。
2015年6月26日,青島膠東國際機場奠基開工,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規劃面積149平方公里。2016年8月,東灘顧問受青島市機場辦委托開展青島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綜合開發策劃研究,在原有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明確戰略機遇與破題思路,體現青島國際航空都市戰略意圖;確定開發策略和開發時序,優化用地規劃,指導開發實施方案;探索體制機制的創新模式,為未來管委會與開發平臺提供參考。
經過一年多規劃研究、論證和溝通過程,明確了青島新機場臨空經濟區的總體思路,按照“空港樞紐化、全域臨空化、港城一體化”的發展理念,以航空樞紐為基礎,以航空產業為動力,以自由貿易為引領,以空港新城為支撐,打造東北亞區域航空樞紐、國家航空產業創新區、可持續國際灣區都會。在此基礎上,系統提出了航空樞紐戰略、航空產業戰略、航空都市戰略三大戰略方案。
東灘顧問全程輔助青島市機場辦舉辦了2016年世界機場城市大會,并向全球發布規劃成果。東灘顧問董事長朱躍軍與蘭德隆與布朗公司、中國航空規劃設計院、中國民航大學等專家共同探討關于“如何制定一個有效的機場城市和航空大都市的總體規劃”,并發表《機場城市片區綜合開發的方法、理念和模式探討》的主題演講。
圖:朱躍軍參加“2016全球自由貿易和經濟特區峰會”
1、青島臨空經濟區延展縫合灣區都市,推動城市重心北移
首先,立足膠州灣北岸城區,將青島臨空經濟區定位為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高端臨空產業基地、自由貿易空港試驗區、生態智慧空港城,打造膠州灣北岸城區的新增長極。其次,立足膠州灣區,規劃建設770平方公里的北岸國際航空都市區,將青島臨空經濟區與西海岸新區和財富管理區聯動,構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灣區都市,推動城市重心北移。打破行政區劃,推動紅島經濟區、膠州市、城陽區、平度市統籌規劃發展。搶抓機遇,建設航空經濟型國家級新區,充實北岸城區發展空間,再造青島國際新中心,助推國際灣區建設。
2、國際航空都市區打造山東半島CBD,加速區域一體化
規劃打造一個國際航空都市新區,為山東半島提供一個世界級的綜合交通平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會展服務平臺、一個產業發展和生產管理的企業總部發展平臺、一個連接國內國際市場的貿易發展和資訊服務管理平臺。近期,主要建設臨空經濟示范區,實現膠東國際機場與公務機基地全面運營。遠期,建設連通全球的東北亞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自主創新和全球合作的國家航空產業創新區,建設空港自貿城、航空產業城、國際科創城三城共建的國際航空都市新區。
3、臨空經濟區遵循“全域臨空、軸帶引導、產城融合”的規劃理念
在臨空經濟區范圍內,建議形成“兩軸一帶、三港六區”的規劃結構。按照產城融合、組團發展、圈層布局的原則,規劃若干個產城一體的“完整產業單元”,單元內實現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形成“自我造血”功能。在產業單元規劃上,強調主導產業引領的“產業集群”,強調混合用地與彈性用地的“產業綜合體”;以完整社區為核心,配套社區級、區域級的商業、文化、體育、教育等設施。